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代表委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届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

  赵宇亮委员――筑牢基础研究根基

  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宇亮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赵宇亮委员表示,总书记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令他深感振奋。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离不开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视。

  “以纳米药物为例,纳米药物将传统药物放在纳米颗粒当中,纳米颗粒作为一种输送介质,像快递小哥一样把药物输送到它该去的地方,解决了传统药物难以精准达到病灶的技术性问题,提升了药效,减少了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赵宇亮委员说。

  赵宇亮委员表示,当前,还存在企业投入科技创新意愿不足等问题。如何调动企业投入科技创新或者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把企业技术创新与基础科研成果紧密结合起来,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

  赵宇亮委员建议,首先,要建设成建制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基础科学原理和创新理论出发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产出源头技术、底层技术,尽快从跟踪模仿转变到创新发展模式。其次,要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考评体系,让知识创造者更有价值,让价值创造者更有价值。 (经济日报记者 包元凯)

  吴建平委员――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联组会上,我围绕‘以互联网核心技术支撑网络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作了发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表示,在现场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科技界委员和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期望,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建设网络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互联网核心技术是网络强国的“命门”。吴建平委员认为,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关键内容,要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

  核心技术攻坚战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要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吴建平委员表示,要尽快突破和提升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科研实力,推进互联网核心技术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建议,设立国家互联网核心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把互联网核心技术作为支撑网络强国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

  面对新征程,吴建平委员表示,要坚决打赢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建设网络强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经济日报记者 吉亚矫)

  严纯华代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要求科技工作者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要从管理体系、财政体系、科学伦理体系、评价体系等多维度全方位统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表示,国家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严纯华代表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从单一的国家资助体系逐步走向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支柱体系来助推科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体制改革要真正使科研院所走向企业;同时也能够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积极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来攻坚克难。

  严纯华代表建议,要探索出一条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的新路径,并予以税收减免优惠,同时将其纳入国家资助体系,更好地支持和激励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前沿,拓展未知边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启发新路径。 (经济日报记者 武亚东)

  种衍民代表――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指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总书记的讲话一语中的,建立和完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之举。”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种衍民说。

  种衍民代表表示,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正向的激励机制,将助力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只有在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上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创新源头活水。

  种衍民代表介绍,近年来,特变电工成立研究院,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搭建完善平台、筑牢坚实人才基础;同时,不断完善企业职工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与应用激励机制,提升技术人员在新产品研发、科研等方面的积极性。目前,特变电工在深海风电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66kV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世界首台66kV海上风电C-GIS充气柜等。

  种衍民代表表示,特变电工将持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围绕新质生产力持续开拓全产业链,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研发实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日报记者 胡文鹏 谢 瑶)

  徐玖平委员――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徐玖平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强高校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激发人才创新潜力。比如,我国高校对运筹思维通识课程的师资建设、教学管理,与日益凸显的运筹思维重要性不匹配、与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有差距,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日益加快、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通识教育将对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徐玖平委员说。

  徐玖平委员建议,要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需求,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智能化实践方式的有机融合,激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注重科学谋划人才培养,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设计,加快相关课程指导政策的制定,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建设高质量教学课程、丰富相关教学与实践模式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一批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经济日报记者 李子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