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外景。 高 澍摄
固安县申通快递华北转运中心,智能传送系统正在传送快件。 肖靖凯摄
3月19日,重庆市秀山县峨溶镇万亩茶园进入采摘期,村民正抓紧采摘春茶。近年来,秀山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已建成茶叶基地19万亩,覆盖农户2.8万余户。本报记者 吴陆牧摄
河北省廊坊市紧邻京津。近年来廊坊市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围绕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6类北京非首都功能,聚焦京津“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产业,精准定位、错位承接,积极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产业链,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推动形成跨区域有序承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转移天地宽
沿G95首都环线高速公路固安东湾出口北行500米,就到了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走进商贸城大厅,只见服装、鞋类、箱包等商品有序陈列,采购商和消费者穿梭其间,挑选、拿货、打包。
“我们承接了原北京大红门、老动物园批发市场等商圈的4000余家商户,聚集了上万个品牌,目前入驻商家数量还在上升。”商贸城招商总监郝慧琼说,商贸城以“中国北方的时尚中心”为定位,建设服务京津冀的环首都数字化商贸物流基地。目前,共有56家物流企业入驻,300余条直达物流专线和500余条中转线路让商贸城“一点发全国”。
步入位于廊坊市香河石材城的宏星・家石材体验馆,各种石材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体验馆以家装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除去中间环节,不仅能减少成本,还能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选择权。”宏星别墅家装石材公司总经理黄晓军说,公司2016年从北京搬迁到香河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香河石材城是从北京市朝阳区西直河地区的石材市场整体搬迁而来的,目前承接北京外迁石材企业800多家,年纳税额达7000万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石材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市场。
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场景还有很多。永清县承接了北京外迁图书企业,国药集团、华芯・无限航空航材保障中心等一批临空指向性强、航空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在临空经济区(廊坊)加快建设,圆通、韵达、申通、京东等多家快递企业布局廊坊市。总投资14亿元的北京精雕数控机床、总投资68.2亿元的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总投资51亿元的永清云裳小镇、总投资29.8亿元的光环燕郊云计算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廊坊。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与大兴片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推行平台统筹运营、分建统管、协商分配的跨省市运营管理新机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廊坊的区位优势已逐渐转化成发展优势,截至2023年底,廊坊市引进京津疏解转移单位9097家,居河北省第一位。
协同创新势头强
三河建华高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高精尖设备有序运转着。“公司依托中国电科第四十五所的技术基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持续提升装备板块与精密加工板块技术能力,经过多年发展,部分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吕磊说。
三河建华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科研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长期与京津冀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升设计研发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公司近3年主营业务年均增长22.16%,净利润增长33.61%。”吕磊表示。
产业携手路途宽,协同创新势头强。廊坊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打造三大协同创新功能区、强化开发区创新增长作用、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基地”3个层面着手,吸引京津创新资源向廊坊集聚,加快形成“京津研发、廊坊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推进京津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为打通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链条”,廊坊市2023年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出台加大京津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夯实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载体、畅通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完善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健全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具体措施。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组建企业科技特派团和产业科技特派团70余个,转化科技成果和攻克核心技术180余项。
截至目前,廊坊围绕主导产业需求,与京津合作共建创新平台107家。以企业“拎包入住”、产业加速聚集为目标,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项目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45家,累计入驻企业和团队1000余家。2023年,廊坊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28.4亿元,其中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41.6%。
优化环境服务好
廊坊市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对京津项目的吸引力、承载力,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在临空经济区(廊坊)京冀政务服务“自贸通办”窗口,工作人员登录北京城市副中心统一接收受理平台,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视频会审系统进行远程呼叫,与北京政务服务部门工作人员视频连线办理了相关业务。
2023年4月,京冀政务服务“自贸通办”试点框架协议正式签约,“自贸通办”窗口上线运行。“‘自贸通办’窗口实现近3500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在自贸试验区跨区域无差别办理,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难的问题,为更好承接北京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临空经济区(廊坊)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彰美景说。
打破地域限制,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以视频、网络等多种方式联动,实现远程互动、帮办代办、结果互认……目前,区域通办综合受理平台已覆盖廊坊市本级、临空经济区(廊坊)、北三县和燕郊高新区,为方便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提供更多政务保障。
进入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楼大厅,京津冀企业用工需求、人才流动情况、薪酬水平等信息在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更新,就业创业、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服务窗口前人员往来不断。“京津冀三地人才流动体量比较大,产业园自建成以来不仅提升了三地人才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也让三地公共就业服务更加有序。”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总监宣宏磊介绍,目前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有43家,已为京津冀三地输送以技能、服务、管理等为主的各类人才1.35万余人次,其中为京津输送6500余人次。
廊坊市还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强化跨区域资源共享,积极探索京津冀地区功能服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以产业协同发展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提升工程,通过细分服务场景,制定更多差异化政策措施,以高质量服务赋能京津冀三地协同产业链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