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编辑|赵建凯
头图摄影|邓攀
从高铁济南西站下车,沿着青银高速驱车约70分钟,就来到了滨州邹平市经济开发区。驶下高速,马路两侧的原野迅速远去,白杨包裹下的居民楼次第排开,工厂和烟囱描摹出清晰的天际线。这座鲁中小城,素以棉纺织和铝业闻名――民营实业巨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的总部就坐落于此。
棉纺织和铝,两个毫无“交圈”的传统制造行业,魏桥常年保持着产能和技术世界第一,被业内称为“红海之王”。不仅如此,魏桥还拥有业内堪称最全流程的产业链布局:“纺织―染整―服装、家纺―再生棉”产业链以及“热电―采矿―氧化铝―原铝―铝精深加工―再生铝”产业链,拥有全球竞争力。
从一家员工不足百人的小型油棉厂起步,到全球首屈一指的棉纺织企业和铝制造企业,魏桥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如今,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3家上市公司、近10万名员工、2600亿元总资产、海内外17个生产基地的世界500强企业,连续多年位列山东民营企业100强第1位。
不过,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似乎对这个“第一”没那么浓厚的兴趣。近期,他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专访。相比“红海之王”带来的荣光,他更愿强调干事创业、“不躺平”的意义。2018年,张波接过父亲张士平的事业衣钵,魏桥新一届董事会成立后,“打造百年制造企业”成为新发展目标。
这源自他对产业趋势的洞察。近几年,张波明显感觉到,“制造业的春天又来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传统制造业似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相比金融、房地产和平台经济被外界“趋之若鹜”的高光,制造业往往不被重视,社会资源倾斜和认同感也较低。过去三年,地缘政治叠加国际贸易摩擦,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回归实体经济、回归制造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大势所趋。
共识于兜兜转转间达成,一直坚守制造业的魏桥,有着未曾动摇的信条:为国创业,为民造福。“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张波对《中国企业家》说,作为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阶段性困难肯定有,“但我特别认同一句话,就是长期主义”。
张波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家,应该在国家需要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顺势而为。
“过去我们在规模上做得非常成功,做到了极致,现在,我们不仅仅要追求量的适度增长,更要追求质的提升。这跟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也是一致的。”张波说,2022年,魏桥销售额突破5000亿元。他预估,以后可能不会再有如此快速的增长状态,但企业的发展质量却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01
“红海之王”:我有能力先游上岸
魏桥一直是业内著名的“红海之王”。有说法称,别人不敢进的“红海”市场,魏桥都能翻江倒海,棉纺织和电解铝的发展就证明了这点。早在2003年,魏桥创业集团旗下魏桥纺织便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14年,魏桥成为全球最大铝产品生产商。
张波不太认同“红海”这个说法。“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特定的发展阶段。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是承接了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当时我们有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他想起2005年前后,曾有一个美国投资机构质问他,说由于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美国纺织工人下岗,失业率上升。
于是,张波反问他,“假设我现在去美国纽约建一个纺织厂,你能给我招到工人吗?我说这就是世界层面的产能转移,这个转移是不会停止的。”张波说,过去这十几年,我国的纺织业一直在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这是趋势。关键是,“就算产业转移,我们也会在国内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外界以“红海之王”比喻魏桥的成功,在张波看来,这只是因为他们坚持了最朴素的发展理念,“你的这份事业得有发展前景,另外,你得有自己核心的东西”。这些年,企业规模提升的同时,技术水平同样领先世界。“现在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电解铝技术就在魏桥,而我们10年前就实现了领先。”
差异化竞争是魏桥的杀手锏。“如果大家都认为是红海,你怎么跳出去?或者说,怎么用你核心的技术、差异化的竞争要素,先行一步。一个行业里有红海也有蓝海,举个贴切的例子,虽然是红海,我有能力先游上岸。这里面比的就是谁游得快,谁身体强壮。”
行业发展30多年,张波切身感受到,在这样的传统行业里,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可想象。“18年前,棉纱(支数)能做到200支就算不错,现在能做到500支。”他认为这是充分竞争的成果。“在竞争过程中,技术进步、管理、效率和产品力的提升才能被促进。”张波说。
在内部开会时,张波常常强调,虽然企业正在探索一些新发展机会,但目前的核心还是纺织和铝业,“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要心无旁骛把它发展好,我们叫强身健体。虽然我们是一个传统产业,但要不断地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升我们的生产水平,使我们随时有条件、有能力、有方案。”
在纺织板块,魏桥每年都有几千个新品种诞生,不论是纺织技术还是面料产品,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公司还承接了一些国家工程试验和科技创新工程。十多年来,魏桥铝业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材料突破方面,魏桥也做了很多技术储备。
“与其说红海之王,不如说我们有能力先游上岸。大家都在海里,没有意义。”张波说。从量到质的道路上,利润增长仅是表层,内核是生产水平的提升。近些年,魏桥一直在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生产线,提升制造水平。
02
核心竞争力:敢于投入,严控成本
无论是棉纺织还是铝业,核心竞争要素,业内早已明晰。如张波所言,没有什么秘密,“只不过是你能不能先人一步,敢不敢投入。”落到战略举措上,则是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水平。
2016年,魏桥纺织上线了第一个智能化工厂。彼时,国内用工成本攀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如若参与国际竞争,人力成本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怎么办?我们就想用智能化无人化手段来改造传统纺织业,所以就在全球率先上线了一个智能化工厂,可以熄灯生产。”张波说。
据了解,魏桥纺织上线的“纺织+AI”人工智能工厂,生产线上安装了15万个传感器,保证各色设备运转有序。过去,这些工序依靠“人海战术”,动辄数百名纺纱工围着一堆机器转。今天,高科技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随处可见的机器人,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魏桥纺织智能化工厂的用工人数,仅相当于10年前传统生产模式下的10%。尽管当时公司内部对于智能化工厂的巨大前期投入存有争议,但投完后发现,“我们所有的生态体系里面,这条生产线是最赚钱的。”张波说。
魏桥纺织智能化工厂的数量不断提高,张波却强调,要把握好智能化改造的节奏。传统产业智能化赋能是大势所趋,而安置就业也是地方政府对于企业责任的要求。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张波跟纺织板块的负责人商量许久,决定放缓脚步,按照员工退休的节奏,规划智能化改造的节奏。
“企业发展了40多年,我们员工也到了一个退休高峰期。按这个节奏走,相当于员工退休就不用再进新人了,这样既做到了以人为本,也给社会减少一些负担。同时,因为员工退休,我自然将退休减员后的工作用智能化方式替代。所以今明两年,我们智能化改造的步伐会迎来爆发。”张波说。
敢于投入的同时,魏桥也在成本管控方面下功夫。在魏桥内部,有一句口号叫“干毛巾要再拧出一滴水”。这句话源自山东宏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丛森,他是张波的妹夫。以此口号作旗帜,铝业内部搞起双对标活动,第一年就节省出了15亿元。第二年,这个数字接近10亿元,第三年则是7个多亿。
这都是通过加强成本管理,额外节省出来的利润。尽管此前,魏桥已经因“严格管理”而出名。如何还能额外再“省”?张波的答案是,调整生产工艺,“比如,同样电厂的锅炉烧煤,怎样保证入炉煤的品质不高不低,恰好的状态。比如电解铝厂的电解槽,如何延迟它的使用寿命,减少大修。”
魏桥内部的双对标活动,涵盖综合管控和工艺调整,还包括工作人员的培训;标准上既对标内部指标,也对标全行业最高水平。张波说,“干毛巾拧水”听起来是个矛盾,但它代表了一种决心和方向,“我们要做到没有一分钱的浪费,内部管控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魏桥,节省理念深入人心。张波形容,魏桥内部特别小气,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在对外合作时,花钱又很大方。尤其是作为链主企业,魏桥要先看这场合作能否让对方赚到钱。当然,这也不是单纯让利,“我们希望通过让利,让更多企业聚集过来,让产业集群更加健康”。
“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以追求利润为首要任务的阶段。”张波说。无论是分节奏上线智能化工厂,还是搞对标活动,都取决于企业“义”字当先的价值观选择。这是2018年魏桥新一届董事会提出的。合作中,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能否利他,在此基础上获得利润,“这不矛盾”。
03
发力新材料,培植新产业
“打造百年制造企业”的新发展方向,源自张波对于产业趋势的思考。魏桥原有的两个产业都有天花板,没办法做到百年,因此要培植新产业。“哪些新产业既能让我们走得更久,又不至于偏离基本盘太远,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量。”
首先,围绕铝产业下功夫。张波团队研究后发现,如今魏桥电解铝的产能全球领先,但合金材料的研制和生产还有短板,诸如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交通领域的核心零部件生产,魏桥做得还不够。“还是缺乏好的材料。我们要布局高端产品,就一定要先攻关核心材料。”
早在2016年,魏桥就开始围绕未来中国在铝应用方面的难点、痛点展开布局。
最近几年,围绕交通运输领域的轻量化和减碳需求,魏桥取得明显突破。比如,车身轻量化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就是用铝合金替代钢铁,“那我们就在这一块儿做文章。”2016年,魏桥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魏桥轻量化(苏州)研究院。
此外,由于对车身零部件制造缺乏经验,魏桥还以招商引资方式引入了一些相关企业,由魏桥来提供材料。11月9日,魏桥在三亚发布了新材料,“铝合金材料的性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张波说,他很骄傲,“汽车领域,我们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核心、高端材料。”
据其介绍,这些材料的制造技术实现了“以铸代锻”的世界级突破,即用铸造铝合金替代锻造铝合金。“现在国际上达到的最高抗疲劳强度是105兆帕,我们现在已经突破了130兆帕,这是世界级的突破和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魏桥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一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一个生产企业要给社会提供好产品,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这是工业企业的宗旨。”张波说。
如今,魏桥的铝合金技术远远走在行业前列。市场上普遍都在用铝合金替代钢铁,铝替铁、铝替铜,而魏桥已经开始用二代铝合金替代一代铝合金。无论是挤压、锻造、铸造还是轧制,相比传统铝合金,魏桥的铝合金材料普遍强度要高20%以上。
2021年10月19日,魏桥轻量化基地首台全铝车身下线,标志着魏桥轻量化基地实现了全链条运转。2021年2月,魏桥创业集团与北汽福田汽车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新能源全铝小VAN车型、全铝货箱、全铝车架、全铝后防撞等项目都已完成开发,并陆续批量上市。
一系列布局之下,关于魏桥的“造车”传闻甚嚣尘上。
“造车不是目标,汽车永远不会是我的主业。”张波说,“我们需要缩短从零部件到汽车的使用周期,加快应用步伐。如果我们某个零部件制造出来了,拿到一个没有关系的工厂去试用,没有两三年都进不去。我自己的汽车,才能要求它优先导入我自己的产品,其实就是一个测试和示范。”
张波希望赋能汽车制造业,“拉平微笑曲线”,“串珠成链,织链成网”,这也是魏桥发力材料端的背后构想:吸引更多零部件企业入局,共建健康、高效的产业集群,从原材料、铝合金、零部件到应用,每个环节都能有合理利润,“这个利润不是硬给它的,而是因为它的性能和价值所在。”
04
“十年之后”的设想
作为魏桥事业接班人的张波,并非一路含金汤匙成长,而是扎根一线的“创二代”。1999年张波进入魏桥工作,先后担任魏桥纺织董事长,魏桥铝电董事长,魏桥创业集团副董事长、董事长等职务。这些年来,张波深感压力的时刻,从不是战略和业务制定。真正的压力来自于什么?
“2017、2018年前后,我们面临多重考验。国家层面新能源转换周期开启,去产能要求下,我们一部分产能要停掉,还有中央环保督察,资本市场被美国做空,再加上老爷子生病住院,”面对《中国企业家》,张波回想起那两年的艰难时刻,“所有的事都加在一起了。”
一时间,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冲击、政策调整和环保压力,以及企业自身如何应对风险、实现增长的问题,都向张波袭来。当时,张波天天忙着应对各方,两个妹妹则留在医院守着老爷子。“我们有分工,我说你们就负责照顾好老人,我来应对外面这些事,我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绿色发展的决策下达后,魏桥高效执行。2020年9月17日,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魏桥203万吨绿色铝项目仅用9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基建安装,实现投产,刷新了国内外的建设速度和质量纪录。
张波说,父亲的人格魅力对他影响最大,这也是魏桥最大的财富。魏桥新一届董事会成员,至少跟他身边工作过了20多年。对于家庭,小时候家教很严,挨揍是家常便饭。长大后,这种心里的“怕”则转化为敬畏。他很佩服父亲捕捉机遇的能力和艰苦创业的恒心,这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年轻时的张波在艰苦的地方打过硬仗。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肆虐,张波冒着风险,奔赴几内亚与政府高层磋商,由此打造了中资企业在海外最大的铝土矿基地――赢联盟项目,每年可为国内提供4500万吨以上的铝土矿资源保障,为中国铝工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相当程度的话语权。
从父亲肩上接过重担的张波,开始谋划魏桥的未来图景。
2019年,魏桥创业集团投资100亿元,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成立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目前已组建航空宇航、智能技术、能源与环境等七大研究中心,并配套了60亿元的科创引导基金,聚集起“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由此打造。
张波说,科技是企业布局未来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承载着魏桥反哺家乡的寄托。他希望通过投入,带动滨州市的科创氛围,给这里留下一些恒久的东西。在他的设想中,未来能有上百个创产转化项目在这里诞生,上万名高技术人才在这里工作,进而助力整个滨州市的发展。
张波希望高科技板块成为魏桥未来新的增长点,贡献则寄希望于10年之后。
前几天,他找出自己当年作报告的一个PPT,那是他2020年做的魏桥科创板块未来十年规划。当时讲的东西,如今很多都实现了,“现在看来还真用不了10年”。其透露,未来十年至少要投100个创产企业,某些产业可能就会成为魏桥的发展重点。“这也是给未来十年的魏桥寻找发展机会。”张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