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随着楼顶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中科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
据承建方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经理柯锦华介绍,中科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位于武昌区珞狮北路和八一路交叉口,采用EPC建造模式。项目建成后,将为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和武汉大学的教师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科研教学环境,助力更多科研成果产出。项目自202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中旬竣工。
中科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项目工程,是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和武汉大学的技术与创新资源,打造卓越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国家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教创新引领区、产业创新集聚区、创新创业示范区。
今年以来,武昌区努力探索城市中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大力培育适宜在中心城区生存发展的专业化、特色化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处于价值链高端、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产业、绿色产业,切实激发老城区发展活力。
位于武汉大学西门附近的斗转科技园是武昌区唯一的北斗应用产业园,也是武汉市首批数字经济产业新建示范楼宇。目前,这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40余家。
2022年10月,武昌区发布发展数字经济的总规划――“黄鹤楼星空”计划,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首义科创母基金,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建设中心城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武昌区坚持把最好的空间留给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一方面,规划建设武昌滨江数创走廊,目前已建成数字经济楼宇园区武汉数创大厦。另一方面,打造40万平方米的中科・武大智谷,加快建设小洪山科学城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目前,全区集聚了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企业占比达75%。
与此同时,该区还不断提升工程设计产业“含绿量”。作为武汉设计之都的核心承载区,武昌工程设计企业达4677家。围绕铁四院、长江沿岸铁路集团等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武昌区进一步做强杨园“设计之都”。
武昌区委书记余松表示:“我们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立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GDP突破2200亿元,各类500强企业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突破100家。”(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