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适老化不能靠后期改造

  评论员观察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技术适老化标准规范体系更加健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规模有效扩大、层级不断深入,数字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与用户体验显著提升。(12月29日新华网)

  我曾固执地认为,技术越进步,生活越美好,事实却在嘲笑我的天真。别的不说,就拿看电视来说吧,以前看电视,只要开一次机,手持遥控器,就可以看了,如今的高端智能电视,开机后还要过五关斩六将,忍受一番广告片轰炸之后,还未必能顺利找到入口、看上电视,老年人更是徒唤奈何。对老年人来说,智能电视尚且如此,对视觉、听觉、触觉都要求极高的智能手机就更加麻烦了。一个极致的例子:进入“摇一摇”开屏广告页面,老手都不能抖一下,否则就会进入“不尽广告滚滚来”的状态。

  自从数字技术适老化话题被社会关注之后,包括媒体资讯、政务服务、电商购物等互联网平台纷纷上线“长辈模式”“老年人版本”。点进之后才发现,此类适老化改造无非就是放大字体、加大图标,普通版的一些附加功能被删减,界面因此变得简洁一些,此举对老年人确实有一些帮助,但还不够。止步于视觉改造的“初级适老化”,并未触及听觉、触觉,更不要说逻辑层面,因此,没有从根本上化解老年人对数字产品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等问题。比如,有老年人表示“手机太灵敏,不知道一碰会发生什么”,对于这种担忧,放大字体式适老化改造可以说根本不起作用。

  老年人的学习速度,远远跟不上数字产品的智能化速度,一个重要成因在于产品设计者目中无“老”、缺乏用户意识。多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唯年轻人马首是瞻,无论外观、功能、价格,还是广告制作、投放,都把年轻人当作目标群体,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上,几乎没有企业会在新品推介会上郑重其事地介绍自己的数字产品适合老年人。既然产品设计逻辑都建立在年轻人之上,不适老实属必然,即便后期对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往往也只能动其皮毛而难以触碰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产品适老化不能指望后期改造,而是一开始就要融入产品设计中,用老年人的眼光来看产品。

  由此说开去,在数字社会里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既要抓紧数字技术适老化,让数字产品更好用,比如打车软件设置老年用户“一键打车”功能,以消除老年人“数字恐惧”、填平“数字代沟”,也要抓好线下服务适老化,尤其是涉及社保、医疗、金融、政务等基本服务,要多为老年用户着想,尽可能多保留一些窗口,不要把全部或绝大部分服务搬上网,人为给老年人制造“数字困境”。(连海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