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城将试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托育服务“最后一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慧 北京报道

养老托育、社区助餐……更多的普惠公共服务有望下沉到社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确保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逐步补齐其他服务。

方案明确,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范围覆盖各类城市,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推进建设。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工作基础、财力水平等因素,选择5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每个试点城市选择100个左右社区作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项目。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方案契合了近年推动服务下沉和建设完整社区的导向,践行了人民城市的理念,让社区更宜居。在具体政策落实过程中,建议因地制宜。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为避免出现“建设轰轰烈烈,服务冷冷清清”,在综合借鉴各地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经验做法基础上,希望实现精准化服务,普惠化运营,通过市场化择优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再优化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的话题备受关注。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出台《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有机融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是进一步增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有力举措,对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把养老服务快捷送到老年人身边周边床边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将从四个方面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方面。方案提出,推动建设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位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终端和“神经末梢”。强化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必将有力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通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

在提供短期托养服务方面。方案明确提出试点城市要科学设置服务场景,优先保障具有短期托养功能的护理型养老床位设置的必要空间。通过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增加具有短期托养功能的护理型养老床位,将有效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便接受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

在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方面。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主要布局建设在居民区、家门口,更适于嵌入助餐等老年人高频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事项,可以通过推广“中央厨房+若干助餐点”等模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多点布局、服务下沉、方便可及。

在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方案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区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运营主体。养老服务机构等运营主体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可以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探访、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居家上门服务;也可通过设置家庭养老床位,为有需求的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类机构”的持续稳定的专业照护服务。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社区居家养老分会副会长郑志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方案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全局角度去规划考虑养老、托育以及体育健身等,有助于较好地做资源整合和共享,以社区养老的空间为例,之前很多社区是用一些犄角旮旯的空间来做社区养老的配套设施,未来养老托育的设施和空间有望更有保障。另外,随着社区服务设施的完善,居民能享受到更多的普惠性服务。

探索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

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当前,我国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社区。能否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可持续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考验地方财力和治理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的部分社区在嵌入式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有不少的探索,例如从2009年开始的养老助餐服务探索,截至2023年11月26日,北京共有1497个养老助餐点;另外北京部分社区还覆盖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和社区图书馆。

以北京某社区卖面食养老助餐摊点为例,价格很实惠,吸引不少年轻人购买,老人用老年卡还可每月享受10次减免6元的机会;该社区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则是街道采购的第三方服务,社区居民可以登记预约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社区图书馆也吸引了不少成年人去“上自习”。

方案覆盖社区服务设施的多个方面,提出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及结构变化等,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重点面向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服务需求,优化设施规划布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把更多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到社区,布局建设家门口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方案提到,到2027年,在总结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和有效建设模式基础上,向其他各类城市和更多社区稳妥有序推开,逐步实现居民就近就便享有优质普惠公共服务。

关注社区治理的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建设的基础上,要努力探索建设的经验和管理的经验,一方面要让服务设施契合居民需要,早年社区的部分服务设施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高标准建设,但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要探索可持续和高效率的使用和管理模式,嵌入式服务设施建成后,如何高效率的运营和管理,也将是一个挑战,建议设施建设和提升社区基层的治理能力结合起来,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地找外包机构解决;三是在因地制宜的试点方面,建议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多布局一些试点,在中西部城市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将服务做好很有挑战性。

50城将试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托育服务“最后一米”

方案还就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七项规范要求,其中包括健全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

刘明表示,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将指导各地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诉求,鼓励居民和各类社会力量参与项目设计,按需精准嵌入服务设施。在普惠化运营方面,就是要积极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有效降低服务运营主体租金成本。同时,通过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等方式,向服务运营主体提供低成本设施场地空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