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11月28日,以“人文湾区・数智赋能”为主题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在广州召开。大会主论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发表主题演讲。
向勇认为,人类文化与经济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文化经济、人文经济。上世纪4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文化工业”,对于纯技术化、资本化的文化大生产提出了相应的批判;8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下,文化从一种价值观念转变成一种资源观,同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出现了文化产业;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与经济互融互促,进入了文化经济时代;今年,“人文经济”提出,如何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成为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人文经济学视野指向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向勇表示,当前中国面临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但并非两者的简单叠加,人类幸福生活=文化力×经济力。
向勇将文化力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文化原创力,它的载体是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其次是文化生产力,其载体是文化产业;第三是文化创新力,载体是文化经济的繁荣;最后是文化软实力,以此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他认为,当前,中国处在文化经济进入人文经济的过渡阶段,文化创新力蓬勃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包括高技术的生产方式、市场化的生产目的、企业化的生产主体、规模化的生产效益和金融化的生产手段,“今天发起成立的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正迎合了其中的最后一点,以金融要素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按照文化价值的不同,文化产业大致可分为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三类。其中,膜拜价值类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表演艺术、民间工艺,强调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唯一性、此时此地性,大部分以人的流动和物品的交换为商业模式;展示价值类文化产业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节庆会展等;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到文化产业,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的体验价值类将蓬勃发展。
围绕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向勇又将文化产业分为五类,即以影视产业、表演艺术业为主的追赶型行业,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的领先型行业,以广播业、新闻出版业、传统工艺业为主的提升型行业,以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为主的弯道超车型行业,以及以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为主的战略型行业。他表示,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投资发展战略,例如,战略性行业就具有受益面广、资本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针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向勇认为包含多元化、高品质、融合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本体论、技术社会总体论、协同发展论三大系统思维,以及讲好故事、艺术审美、数字科技、跨界创新四个创意思维。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文化经济融合发展阶段。”向勇表示,从人文经济发展这一新的视野来看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使命,对文化传承发展要有广东担当,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并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在他看来,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效应,包括集聚效应、价值链效应、制造业效应和融合效应;但是仍面临内容创意有待提升、文化品牌相对弱势、头部企业比较匮乏、文化赋能尚有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增强创意活化、科技赋能、跨界创新和区域协同,具体来说就是强调内容生产和业态优先、技术创新与数据驱动、协调发展与市场活力、政策创新与协同治理”。
向勇提出,希望广东成为践行人文经济学的示范高地,通过实施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企业提升、文化人才招引、文化产品质量、社区文创营造和生活产业培育等方面行动计划,打造引领岭南文化传承的资源活化创意高地、桥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合作开放高地、培育全球文化市场的生活美学消费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