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单月IPO撤单数创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 谭楚丹

北交所首发(IPO)市场出现新变化。2024年第一个月尚未结束,北交所当月IPO终止家数已创过往单月之最。

截至证券时报记者昨日发稿时,北交所今年以来已有10家IPO企业撤回申报材料。上述10家企业终止IPO的背后,共涉及8家保荐机构。其中有投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北交所市场逐渐受到拟上市企业的青睐,未来会密切关注北交所的审核周期以及终止情况,“撤材料的项目及家数大体能反映监管部门的审核导向,我们预判今年北交所IPO撤单现象可能不会少。”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刚刚明确表示,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18个工作日有10家终止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北交所IPO市场的动向变化受市场关注。

2023年9月1日“深改19条”(即《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发布后,IPO申报北交所踊跃,热度一度超过沪深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9月至今共有73家IPO获得北交所受理。

不过,IPO终止家数也在增加。截至发稿时,北交所今年以来IPO终止家数多达10家,该数据首次上两位数,大幅超出过往月份。据悉,在2023年,12月IPO撤单家数为6家,11月为7家,10月为2家,9月为5家。

北京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认为,北交所IPO终止家数上升可能是一种信号。该人士分析,考虑到今年北交所利好政策落地,会吸引更多IPO企业来北交所上市,随着排队企业家数增加,审核压力也会增加,未来审核节奏以及审核尺度可能会有新变化,“我们也十分关注IPO终止家数上升是否会成为趋势。”该人士预判,撤单现象可能不会少。

截至昨日,处于受理、问询、中止阶段、上市委会议暂缓阶段的北交所IPO企业共有116家。

重点关注业绩问题

IPO终止情况或能反映出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体现监管的关注要点。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上述10家终止的IPO企业盈利规模,多数项目在3000万元规模左右。

据招股说明书,森罗股份、康亚药业、新玻电力、盛源科技、青鸟软通的2022年扣非净利润在2500万元~4000万元之内。个别撤单的为大项目,瑞一科技的2022年扣非净利润规模接近亿元,在北交所排队项目中比较少见。

从业绩增速来看,盛源科技、凯安新材两家企业的2022年扣非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前者甚至下滑79.12%。

证券时报记者亦注意到,多家IPO终止企业频频被监管部门提问有关“业绩下滑”的问题。

具体来看,1月22日终止的森罗股份,此前被北交所提问“下游市场空间及业绩增长可持续性”。1月15日撤材料的新玻电力,在第三轮问询中被要求详细说明业绩下滑的风险。该公司在第二轮问询中被提问第一大客户相关业绩贡献的真实性及可持续性。同日终止IPO的盛源科技,则在首轮问询中被问及行业产能过剩及业绩大幅下滑是否满足上市条件。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有一部分拟上市企业2023年业绩面临下滑,核心业务难以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这些企业会面临上市难的问题。

而“合规性”也是北交所屡屡提到的关键词。上述森罗股份就被问询订单获取合规性、生产经营合规性、收入确认合规性;1月8日撤材料的思迅软件被多次问及聚合支付技术服务业务开展的合规性,上述盛源科技则被提问生产经营及环保合规性。

此外,IPO企业销售和回款的真实性同样受到监管部门关注。比如,凯安新材和箭鹿股份都被问询贸易商销售的真实性。

中介机构要严把“入口关”

对中介机构而言,北交所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展业机会增加,另一方面更应该履行好“看门人”职责。

前述北京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有的企业或者保荐机构可能以为北交所门槛更宽松,所以有“闯关”冲动,“但我们认为北交所的审核要求不会放松,未来可能越来越严。”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上述10家终止项目的保荐机构分布情况,中信建投证券、开源证券各有2单。一直以来,上述两家券商在北交所的储备项目较多。中金公司、中泰证券、中德证券、民生证券、华源证券、国金证券各有1单北交所IPO项目终止。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注册制时代,无论推荐企业到哪个板块上市,保荐机构都应提高风控能力、执业质量,保荐机构需要思考如何真正做到勤勉尽责、专业判断,充分识别风险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1月24日明确表示,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将健全保荐机构评价机制,突出对其保荐公司的质量考核。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